時間:2015-10-08 00:00:00 來源:誠鋼 點擊:6051
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全國粗鋼產量近20年來首次下降,但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仍很嚴重,進一步擴大至216.8億元人民幣,虧損企業占統計會員企業戶數逾四成。
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,國有鋼鐵企業亦不能獨善其身。財政部8月19日公布的國企利潤數據顯示,今年1-7月,國企利潤下降2.3%,其中,鋼鐵行業由盈轉虧。
2013年9月和10月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,先后提出共建“絲綢之路經濟帶”和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重大倡議,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,對于中國企業而言,則意味著新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方向。
那么,深陷產能過剩泥潭的鋼鐵業,能否借助“一帶一路”走出危機?
實現中國鋼鐵產能的全球化布局
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“四個一批”,被視為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的指南。其中,加快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向海外轉移一批,是“四個一批”重要的一環。
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后,國際產能合作成為國家強調的“走出去”的重要方式。5月16日,國務院下發了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, 根據該意見精神,鋼鐵被作為重點行業之一,將與我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、合作愿望強烈、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進行重點合作。
“一帶一路”為困境中的鋼鐵業帶來機遇
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表示,“一帶一路”對鋼鐵“走出去”的機遇主要表現在資源開發、轉移優勢產業、解決鋼材貿易爭端、輸出技術和裝備等方面。
在資源開發方面,李新創指出,“一帶一路”明確指出要以交通基礎設施為突破,這將對開發這些國家的鐵礦石資源帶來機遇。另外,“一帶一路”還將以建設融資平臺為抓手,這也將為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鐵礦開發提供金融支持。
在轉移優勢產業方面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部分由中國投資,國內鋼鐵企業無疑會是首選。另外上述基礎設施條件普遍落后,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推進必將帶動鐵路、公路、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,從而會帶來大量鋼鐵需求。
解決鋼材貿易爭端方面,2014年涉及鋼鐵和鋼鐵類產品的貿易摩擦全年累計27起,涉及金額達23.2億美元。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中,鋼材 凈進口國占70%以上,是我國鋼材出口的重要目標市場。除鋼材直接出口外,我國在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投資合作建設,將帶動鋼材間接出口。
最后,在輸出技術和裝備方面,國內產能過剩,而且技術過關,借助“一帶一路”可以開辟新的市場,尋找新的投資空間,輸出技術和裝備。
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對于鋼鐵有大量的需求。隨著中亞、南亞、東南亞等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釋放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成為了全球鋼鐵消費的新增長點。
事實上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已經支撐起我國鋼材出口,并且,相當多國家進口同比增速超過50%,實現了在歐美反傾銷大棒下的出口逆勢增長,“一帶一路”下中國鋼鐵的國際產能合作,時間跨度上分為兩個階段,在較近的一個階段,產品出口是重要形式。未來較遠的一個階段,隨著沿線國家 開始落實“進口替代”政策,產能轉移是主流,我國企業將通過提前介入和當地企業進行聯合生產,實現中國鋼鐵產能的全球化布局。
鋼鐵“走出去”分為三個層面 雖然“一帶一路”對我國鋼鐵業而言意味著重要的市場機遇,但其對當前的鋼鐵業危機能發揮怎樣的作用,還需進一步辨析。
一方面,鋼鐵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,主要指的并不是把工廠、設備和人員簡單遷移出去,更多指的是新建產能。
“就像首鋼搬遷,并不是把首鋼簡單地搬過去,而是在曹妃甸新建了一個現代化的鋼鐵廠。”李新創說。
除了一些個別案例,一般都是新建項目。“一方面是搬遷的費用比較高。另一方面,如果是國內要淘汰的落后產能,去國外也未必行得通。所以更多是通過工程項目重新架構一個鋼廠。”
從中央提出的“四個一批”來看,努力擴大國內需求,消化一批,與加快實施“走出去”戰略,向海外轉移一批,均屬于擴大需求的方向。而通過兼并重組,整合一批,和嚴格環保安全能耗準入標準,淘汰一批,則屬于縮減和淘汰產能的方向。
因此,“一帶一路”對國內鋼鐵業而言,更大的意義在于擴大市場需求,對于化解國內產能過剩,則更多解決的是“增量部分”,而非“存量部分。”
另一方面,對于“增量部分”的解決,也存在著諸多挑戰。鋼鐵“走出去”分為三個層面:資源走出去、產品走出去和產能走出去。資源走出去方面,包括焦炭、鐵礦石等,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,中國企業通過與當地企業建立長期合作,進行利益共享。
產品走出去方面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。2000年以來,我國鋼材出口快速增長,到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前,已經達到了6265萬噸。受金 融危機影響,在2009年時出口量曾一度跌至2460千萬噸,但近幾年又恢復了較好的發展勢頭,2014年出口量已達到9738萬噸。
在產能走出去方面,則仍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。我國鋼鐵企業的海外之路,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沒有停止,但總體特點是:單獨工序鋼鐵項目多,全流程項目少,擬投資項目多,實施困難大,擱淺多。
鋼鐵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,面臨著諸多風險。首先是政治風險。從“一帶一路”沿線項目看,基建、公共產品和服務等領域占據主流,很多項目由我國的國有企業參與,甚至占據主導,這就要求東道國要有高度的認可性和政策穩定性。
其次是管理風險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多民族、多文化、多語言和多宗教信仰,對中國企業的海外項目運營能力帶來了巨大的挑戰。具體而言,海外 項目投建階段的土地、礦產、交通設施等主體和配套設施建設問題,運營階段的稅收繳納、勞工糾紛等屬地化管理問題,企業清算和退出機制的安排問題等,都在考 驗著中國企業的經驗與智慧。
最后是環保風險。從污染源看,存在著廢水、廢氣、廢渣的“三廢污染”問題。中亞地區生態環境脆弱,因此,鋼鐵企業要重視廢水、廢渣的處理,并根 據投建地的風向特征,解決好廢氣問題。另外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法律環境發展不成熟,如果鋼鐵企業抱著僥幸心理,很可能會陷入到復雜的環境糾紛之中。
要注重合作與共贏
面對上述諸多問題,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,無疑是鋼鐵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“必修課”。鋼鐵企業應該分兩步走。第一步是謹慎選 擇投資地。一帶一路沿線的市場機會,基本都屬于“第三世界”,35個國家人均GDP僅3000美元,且有相當的國家仍有內戰。因此,如果鋼鐵企業難以控制 和化解當地潛在的風險,應該理性決定不投資。
另外,鋼鐵企業可以充分利用“一帶一路”的相關政策,優先選擇已與我國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議的相關國家,利用政府關系增加對東道國的責任約束。同時,可以利用項目投資契機,結合“一帶一路”雙邊合作產業園的政策,推動所在國開辟專門園區,以對接我國產業投資政策。
第二步是謹慎選擇合作方案。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與中國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,同樣也有相當多的歷史糾葛。同時,“一帶一路”存在著多個大國的利益切割,包括俄羅斯、美國和歐洲在中亞、南亞的勢力范圍,因此,需要加強研究,謹慎選擇。
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,國與國之間除了有貿易摩擦,產能合作亦有摩擦點。因此,鋼鐵企業一方面要進行充分 調研,看是否有商業生存空間。“鋼鐵企業的選址,要么靠近資源,如焦炭、煤炭,要么靠近電廠,要么靠近物流樞紐和港口。如果鐵礦石、物流都沒有,工人素質 也不夠的話,就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地點。”
另一方面,鋼鐵業參與國際產能合作,應注重合作與共贏。“產能合作不是一推了之。”白明指出,第一,我們不能把高耗能、高污染的產業輸出給別的 國家。“要知道,有些國家對環境的要求比我們更高。”第二,我們可以進行合作和讓利,把我們的盈利空間讓給其他國家一些,從而實現互利共贏。“初期為了樹 立一些樣板,我們甚至可以多做一些讓利,讓其他國家能夠有賺頭,納入我們的產業鏈。”
白明向記者強調,“所謂產業鏈的主導權,就是你只要進入我的全球產業鏈分工網絡,就不能輕易離開。這個網的“俘獲”能力很大,而且是互補的,共同發展的。國際產能合作,更多是中國經濟的體外循環,從而實現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。”